|
鐵溝料的常見施工方法鐵溝料施工方法 出鐵溝是高爐煉鐵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最重要的是主出鐵溝。它輸送高溫鐵水和熔渣的混合物離開高爐,在到達主鐵溝的末端時,這個混合物將由于密度的不同而分為上層熔渣和下層鐵水,此時鐵水從擋渣器下方流出而進入支鐵溝,熔渣從擋渣器上方流入渣溝。出鐵溝澆注料(鐵溝料)的消耗量約可占到爐前耐火材料總用量的七成以上。 鐵溝料的常見施工方法有搗打成型、砌筑、振動成型、自流澆注成型和噴補等。 01 搗打成型法早期高爐出鐵溝內襯的施工方式為人工搗打成型。目前,已經開發出自動搗打用的機器,可對出鐵溝的不同部位進行機械搗打。該方法所需的勞動強度大,并且得到的內襯結構不均勻、容易分層。不僅如此,搗打過程中施加的機械力會由于材料內部的摩擦而減弱,因此力的傳遞距離不大。所以如果搗打不好則容易造成材料的氣孔率高、密度不足,使內襯易于損毀,從而縮短出鐵溝的服役壽命。 02 預制件砌筑法 該方法是先在耐火材料廠經成型、養護、烘烤等過程制成預制件,然后運輸至現場砌筑至所需形制。其優點是現場施工迅速,而且砌筑完成后可以立刻使用,但預制件的尺寸過大烘烤時會存在困難。此外,在出鐵溝內使用時,預制件之間的接縫將會成為結構上的薄弱部位,從而對鐵溝料的實際使用壽命產生不利影響。 03 振動成型法 振動成型法是先將澆注料放入出鐵溝模具內,然后加壓、振動以促使其流動而變得致密并形成所需形狀,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方法。與搗打法成型相比,該方法制備的材料組織更致密且均勻,并可以縮短施工時間、減少耐火材料的消耗,但該方法成型的出鐵溝在模具側附近致密性較好,遠離模具的部位則致密性較差,而且噪音大,所需的干燥時間也較長。 04 自流澆注成型法 該方法是先將自流澆注料混合均勻之后放入到出鐵溝模具內,然后依靠漿料自身的流動性在重力的作用下自行填充到模具內的各個角落。自流澆注料有以下優點:無需振動,因而減小了噪音且降低了勞動強度;比振動澆注法有更大的適應性,可自發將狹小的空隙填滿,獲得比較均勻的組織;可以縮短施工時間,提高工作效率。缺點是需要結合和干燥的時間。 05 噴補法 該方法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但目前它僅用于修補作業。其優點是能快速進行各種修補,缺點是耐火材料的回彈損失率大,而形成的材料氣孔率高且容易分層,因而限制了其廣泛應用。 |